ehxz 发表于 2011-8-2 17:19:30

改变人生的一堂心理课(不看绝对后悔!)

在可以容纳五百多人的公开课教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学授课正在进行。有位学生向周教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我原本不想上大学,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才来的,那我的大学该如何过呢?”他的话音还没落,立即就有很多同学鼓起掌来,看来这个问题非常“深入人心”。
         “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,谁来帮他出出主意?”周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,而是把问题抛了出来。
一位同学站起来,说:“我认为大学并不只是以往学习过程的延续,而应该从中找到乐趣……”
         “那么,你找到乐趣了吗?”
         “没有。”
         大家都笑了,周教授示意他坐下。
         “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。”周教授认真地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,“你不愿意来财院对吗?”
         “对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假设你现在考上了清华或北大,你愿意去吗?”
         “您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。我现在就在财院,我不想要假设,我只想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办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嗯,好!”老师看起来并不介意这个有些敌意的答复,“我还有一个问题:你只是为了父母才选择继续上学的吗?”
         “是的,我一直没有辍学,就是不让父母失望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坚决为了父母牺牲自己?”
         “对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好,我明白了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我已经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。”周教授缓缓地走上讲台,面对大家渴盼的目光。
         周教授:“我来讲几个原则:第一,快乐的秘诀,不是做你喜欢的事,而是喜欢你所做的事;快乐的秘诀,不是天天朝思暮想着章子怡,而是珍惜你身边的女朋友;不是想着吃不到的龙虾,而是品味正拿在手中的红烧肉。快乐的秘诀是感激,是悦纳”。
         “第二,重视现在。其实这个同学刚刚已经说出来了,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:我问他要是考上清华北大去不去?他说过‘不要假设’,因为假设就是假设,是没有意义的。心理健康十大原则之一:重视现在。所有过得幸福快乐的人,都是‘重视现在’的人。
         “第三,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。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类:本我、自我、超我。
         “完全以本我行事的人,孩子气,不成熟,仅凭心愿生活: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——这是不可能的,谁都不能仅凭心愿生活。
         “单以自我行事的人,表现为自私自利,以自我为中心:别人怎么样我才不管。
         “仅以超我行事的人,是殉葬者——自己怎么样都行,只要别人好。这位男同学其实就是在做殉葬者,父母让上学我就上学;等到毕业了,父母在老家给找了一个媳妇儿,不管自己是否已经有了女朋友,也就要老家的那个了……这样的男生内心非常柔弱,没有自我。
         “道家有一句经典:‘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’凡事有三。人格的三个方面也是不能割裂开的,任何只以其中一条生活的人,都将与成功无缘。
         “当然,我们分析问题不是仅为了分析问题,而是为了解决问题。下面,我写几种人,你们来猜猜看,哪一种人更需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……”
         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周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:学者、科学家、商人、军人、政治家、工人、农民……超强的心理素质?科学家?政治家?大家莫衷一是。
         “对军人而言,你领10万人马,我领10万人马,明天就得死10万,看本事吧——没本事,死的10万就是你的。这里要的是综合素质、心理素质,是挑战,所以军界的人是最强的。商界也是如此,投入两个亿,3个月以后,可能家破人亡,我干不干?要的是同样的素质。而学术界则不同,它可以调整,可以反复,一次不行两次,两次不行三次……永远不行都可以。
         “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,有谁知道商人最信奉的生财之道是什么?”
         “和——气。”五百多人异口同声。
         “对,和气生财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用现在一个最流行的词汇,叫做——”
         “双——赢。”师生之间有着强烈的默契与共鸣。
         “对,就是‘双赢’。”周教授笑了,“戴尔本来也是不愿意上大学的,父母非逼着他上,他就选择了一个‘双赢’的方式:从进大学开始一边上学、一边装电脑,规模大了一些以后,就租房子、招工人——当然,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悄悄干的,一直做到自己注册公司。大一的那一年里戴尔干了这么多事,到学期末他给学校递了份休学报告,从此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,因为他知道他的能量不在学校、不在学习,但他的本我又是十分善良的,不愿伤害父母,所以悄悄做自己想做的事。直到戴尔的父母也说:‘听说戴尔电脑不错,要不咱也换一台?咦,怎么和咱儿子同名儿啊?不会就是他吧?问问他?’一问果然是。‘你不是在上大学吗?’‘我早就休学了,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在我公司里面打工呢,前一段校庆,捐了50万,学校给我做了一个铜像还立在大门口呢……’——这个时候,他的父母还怎么会失望啊!”周教授用他那明亮的眼睛扫视了一下所有崇拜的目光,带着最亲切迷人的微笑继续他不凡的讲解:“你们的大学生活也可以‘双赢’,就看你们的选择了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这位同学,”周教授再一次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儿,将麦克风递给他,“我想知道你现在的感受。”
         “我想我知道怎么做了,谢谢您!”

如果您也心有戚戚焉,记得回复哦~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改变人生的一堂心理课(不看绝对后悔!)